谨慎求职 避免受骗

时间:2010-03-10浏览:195

    社会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而美好的就业平台。但是,我们也要警惕个别机构利用就业信息交流的障碍,从利益角度考虑而设置出的就业困难,甚至就业陷阱。

    1、谨慎对待小广告。要小心那些版面很小的报纸的招聘广告,特别是那些招聘单位对其业务描述总是遮遮掩掩、躲躲闪闪的小广告。
    2、辨别职务分工。一些招聘单位的招聘信息中虽然列出了要招聘的多种职位,但对毕业生无具体要求,比方说:无性别要求,无专业要求,无专业胜任能力要求等,只是很笼统地招人,且职位都没有底薪,似乎什么人都适合。
    3、当心游荡人才市场内外主动与你搭话、主动为你找工作的人,他们介绍的工作很可能是产品直销员或无底薪的兼职业务员,甚至有可能是违法的“传销”。坚决不予理睬是上策。
    4、警惕要交纳应聘费的情况。在进行面试时,有些用人单位可能会要先缴纳所谓的信誉保证金、工作服装费、押金之类的费用,国家政策及法律是禁止这种应聘收上岗押金等费的。这种单位存在有就业陷阱之嫌,毕业生要有维权意识,尽量不要上当。
    5、对热心者要保持特别的冷静。如果你发现招聘单位几乎对每一位应聘者都是异常热情、异常兴奋,你千万须小心。这样的企业多数不是正规的企业,存在很大的风险。
    6、参加面试时,尽量不要只身前往用人单位,避免单独应试。如果用人单位的代表联系你的电话都是些公用电话、小灵通电话,无固定的办公电话,更是要特别的警惕——这是传销人员招人惯用的手法。如果你对应聘单位不了解、有点怀疑,参加面试时,最好邀同学、朋友或家人一起前往,你只身进入某大楼面试时,家人、朋友及同学则不要进去,躲在大楼外,若是违法的传销公司,他们在应聘者一进去大楼不久,便会收走应聘者的手机,被人监控了起来,若随行静候在大楼附近的人员再也打不进其手机,或者应聘者的手机已关机,要立即拨打“110”报警,以便尽快解救。
    7、要当心成为枪手。如果招聘单位让你在几天内写篇文字材料,特别是广告用语或什么策划类材料,那不是他们要测试你的水平有多高,也许他们只对你写的材料更感兴趣。所以,即使要写,也不能太长。像有些招聘策划人才的单位(一些私人中介),他们本身并不需要人才,但因为碰到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。这样他们就会以招聘的名义,广纳人才、共献计谋为他解决问题。面对这种情况,一定要清醒,只写些提纲就可以了,不要把实施部分都写出来。
    8、正式入职之前(包括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时候),一定要把薪水待遇谈清楚,并以文字依据为准,否则入职后就很被动了,可能给付的工资水平不象面试时的口头承诺那么高。
    9要警惕主动上寝室或教室来招聘的人,一般未经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定同意的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,多数是“中介陷阱”,存在推荐低薪作劳务工还要收取中介费的陷阱。凡要收取中介推荐费的招聘人员或单位,请不要理睬他们。
    10、警惕“合同陷阱”、“电话陷阱”、“试用陷阱”等三大陷阱。合同陷阱:一些用工单位在合同上做文章,有意设置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述不清楚的合同条款,进也可以退也可以,录用后存在合同欺骗,不按承诺兑现报酬。所以你在签约时,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慎重签约。
 
☆电话陷阱:一些违法搞声讯服务的人,可能会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这一心理,假借通知毕业生应试之类的发短信和打进电话来,但此单位你从未投寄过简历,即有可能是电话骗局,你接到此类电话或短信时,千万不可立即回打电话或回复短信,应立即上网查实单位是否属实,否则,你回复的有可能是收费很高的信息台,以骗取你的电话费。
☆试用陷阱:毕业生上岗后一般会有三到六个月的试用期。有些单位正是利用这点,在试用期有意支付低额工资,试用期满,立即蓄意辞退。这种单位一般是规模较小的私营单位,通过这种办法实际上是招聘短期工,给付较低的薪水,聘用时既不签试用合同,也不签就业协议,就是签了协议也不明确转正后的薪水。对此,毕业生应与其签定合同或协议书,明确不得有意辞退,明确试用后的薪水标准。如果不愿签约,说明此单位就有设置“试用陷阱"的嫌疑。